本地

“茅盾文学奖”得主毕飞宇来渝聊创作:成为作家源于家庭氛围

来源:飞渝网作者:张雪影 2019-12-10

  作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的毕飞宇或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提到娄烨导演的电影《推拿》,毕飞宇则是不能忽略的存在,作为原作者的毕飞宇其代表作短篇...

微信图片_20191210131345.jpg


  作为茅盾文学奖、鲁迅文学奖获得者的毕飞宇或许很多人不太熟悉,但提到娄烨导演的电影《推拿》,毕飞宇则是不能忽略的存在,作为原作者的毕飞宇其代表作短篇小说《哺乳期的女人》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其中《推拿》获得了第八届茅盾文学奖。他的作品有二十多个语种的译本在海外发行。


  上周(8)日,毕飞宇带着重新编辑的再版书《平原》《小说生活》来到重庆西西弗书店,和读者分享了他30多年小说创作中的生活故事。


微信图片_20191210131334.jpg


作家之路始于家庭 从小爱讲故事

  对于写小说当作家,毕飞宇很随性:“没有确切的事情让我想做作家,恰巧都没有,反过来说每一天都有,因为我母亲是一个小学语文老师,我父亲是一个中学语文老师,从会说话的那天起,家里面永远都是字、词、句子。”在这样的家庭氛围熏陶下,毕飞宇从小耳濡目染,在生活中更细微、深入的为之后小说创作奠定了基础。

  促使毕飞宇提笔创作的转折点开始于高中时期和同学之间的散讲演义,他把自己阅读后的故事,通过个人的语言加工,再绘声绘色讲述给同学,“结果,等他们看完作品回来说:你骗人,我们看到的,完全没你说得那么好,听你说比直接看书还好。”毕飞宇说,这成为了自己创作之初的一个心理暗示。


小说创作必须杜绝知识错误

  大众定义的“作家”这一群体趋于感性,他们拥有比常人更丰富的人生阅历以及对生活事物细致入微的观察,当问及毕飞宇的创作灵感是否源于生活时,他摇头否认,自己的生活经历其实和普通人一样,每天睡到自然醒,溜溜狗、看看喜欢的球队比赛,他直言写作之前自己的准备分为两个部分:“首先,当我决定写一部小说时,上手通常都是仓促的。和朋友交流、看电影、听音乐,甚至做梦胡思乱想,都可能把灵感点亮。这是没任何预备的。但灵感很短,而小说写作还需要很长时间的工作。接下来第二步,面临的就是小说中的具体问题了,这需要做功课来准备。比如,小说人物可能涉及不同,你不可能每个领域都那么了解。”在创作《平原》一书时,为了将“老骆驼”这个“养猪人”塑造得真实,毕飞宇买了很多关于养猪方面的书籍,“可能写的时候只用到几句话,但一定要杜绝知识性错误。”


犀利点评作品影视化 拍得不像我的小说

  早在几年前,毕飞宇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推拿》就被知名导演娄烨搬上了大荧幕,甚至获奖无数,而毕飞宇坦言,其实自己的小说并不太适合影视化,“我的作品最大的特点就是我的文字,而电影的表现形式和文字一点关系也没有。”与娄烨在生活中也是好友的毕飞宇,看完《推拿》的初剪成片时,他玩笑的说:“看着不像是我写的小说,但我又觉得书里大部分内容、精神性东西都在。看完之后很满意。”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2024年重庆两江新区龙兴足球场赛事演艺活动正式发布

    2024年重庆两江新区龙兴足球场赛事演艺活动正式发布

  • 助力“热辣滚烫”创业梦 万盛举办品牌打造分享活动

    助力“热辣滚烫”创业梦 万盛举办品牌打造分享活动

  • 重庆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渝开幕

    重庆油画名家作品邀请展在渝开幕

  • 重马完赛奖牌因造型出圈,官方回应:主题是龙门皓月

    重马完赛奖牌因造型出圈,官方回应:主题是龙门皓月